![]() |
近日,小轩刷到一个网友分享的趣事,一个簸箕竟然是用纸币糊的!
其实,图上的纸币就是国民政府时期发行的法币、关金券和金圆券。
民国初期(北洋政府时期),为了整顿币制,统一银币,加强国家的财政能力,继续推行银本位制度。也就是用银元银票作为法定货币,银元袁大头就是在这一时期发行的。
当时一块银元能在北平吃顿涮羊肉,在上海吃两套西餐。普通工人一个月挣几块银元,就能养活一家人。
好景不长,等到了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白银法案》导致国际银价暴涨,以白银为货币的中国,大量白银外流,经济急转直下。
政府突然宣布:“白银全上交!以后用法币” 变相搜刮了民众财富,老百姓交出银元,换回印着孙中山的钞票。
法币即为当时指定银行发行的法定货币,一开始就与英镑相挂钩,后来改为与美元挂钩,背面一般都是英文,很少出现汉字。所以看起来也像一张外币。
但到抗日战争和内战期间,打仗烧钱,钱就像流水一样,政府狂印钞:1937年全国法币才14亿,到1948年直接飙到604万亿!物价也跟着疯涨!
而关金券原为海关纳税凭证,1942年因为法币贬值,与法币比率为:1关金券折合法币20元。
但后期面额也飙升至万元级,票面却越印越小,形成了 "面值越来越大,纸张越来越小" 的荒诞景象。
为了解决这一乱象,1948年政府又推出新货币:“金圆券”,1金圆券 = 300万法币 = 0.222克纯金!
同时还要求百姓用黄金、白银和外汇兑换。
但没过几个月就傻眼了,金圆券短短10个月贬值速度比法币14年的贬值速度还快!
老百姓甚至编了一首顺口溜:“百元1粒米,10万1寸布。金圆蒋光头,哪得不呜呼。”
物价飞涨也成了民国这段时期的时代特征,恶性通货膨胀影响到了各个阶层的生活。
如今回望,一簸箕的纸钞像是一场 “笑料” ,殊不知这也是时代的眼泪,多少老百姓攥着成摞的纸币,却换不来一碗充饥的白饭。
看完的藏友也许会疑惑,“法币、关金券、金圆券” 毕竟也算是老钱币,到现在真的还不值钱吗?
其实也不然,比如前几个月一张品相极好的PMG67分金圆券以近7000元的价格成交。
一些少见品种、品相极佳、号码较好的金圆券甚至能卖到近万元!
阶段不同,钱币的价值自然也会不同。感兴趣的藏友可以在家找找,没准定就能找到~
本站所转载的文章及图片部分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阅读,目的在于为广大藏友提供丰富的收藏资讯及各类干货,互联网崇尚分享,由于不少内容原作者不详如有侵权请联系18511218108删除,我们会在24小时内及时删除。本站所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站支持和赞同文中的观点及内容。案例仅供参考,不作为您投资理财交易的依据(收藏、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参考)内容有不当之处,请欢迎纠正,谢谢!
民国纸币
法币、关金券、金圆券
长按图片,选择 [识别图中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