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第二套邮票《中国核工业创建七十周年》将于1月15日发行,近日各相关媒体公布了邮票设计图稿,全套三枚邮票,采用36×50毫米的规格。
三枚邮票的名称分别为“核铸利器”“核能先锋”“核惠民生”。纵观三枚邮票的图稿,每枚邮票上均表现了不少于三个与“核”有关的场面,如核试验(氢弹、原子弹、核潜艇),甚至连医院常用的检查仪器核磁共振及其为了增强而使用的对比剂都成了邮票图案的一部分。
直白地说,这套邮票的三枚图稿都是简单地将三个或以上不同的场景拼贴在一起,是素材的粗糙堆砌。这样的设计既缺乏新意,又没有突出重点。笔者愚为属于设计上的败笔,令人遗憾。
这些年,我国一些邮票的设计实在令人不敢恭维,设计师只会将数个相关的主题用拼凑的方式粘贴在一起,就成了邮票的图像语言,这种设计已经不止一次地出现在我国邮票的画面上。记得2021年发行的枚数达到20枚的一套纪念邮票,也是如此,每枚邮票上都累积了数个素材,每个素材都是独立完整的,只因纪念活动才联系在一起。但设计者东拼西凑,将它们强扭在一张邮票上,要不是这个题材受人重视,很难想象这样的设计能夺得当年的最佳邮票奖。
如果邮票都以这种方式设计,那么人人都可以从事邮票设计工作。邮票作为一种微型艺术,必定需要融入设计者对题材的理解、认识,把握重中之重,遴选精华,然后用通俗易懂图像语言设计出大多数人都能看得懂、能理解的图案。
如果邮票都以这种方式设计,在我国杜鹃花数以千种,那么设计T.162《杜鹃花》过程中,每枚邮票不应该只有一种,或“马缨杜鹃”、或“黄杜鹃”等,完全应该将3~4个不同的品种拼在一枚邮票上,这样可以让更多的品种登上邮票,何乐而不为呢?但设计师曾孝濂并没有这样做,他精选8~9种最具有代表性的品种,这足见设计者在设计前做了大量功课,对杜鹃花家族了如指掌。
如果邮票都以这种方式设计,设计《稻城亚丁》邮票时不应该只选择邮票上那五个景点,也可以在每一枚邮票上展现2~3个景点,理由是让民众更多、更全面地了解风景秀丽的稻城亚丁全貌。但设计者并没有这样做,他只选择了其中的五个景点,这就需要考验设计者对于题材的把握以及对稻城亚丁的熟知程度,考量的是王虎鸣的设计功底。
《中国核工业创建七十周年》选用了36×50毫米的规格,在我国邮票发行史上是第七套使用这个规格的邮票。当我看到邮票设计图稿时,直观的感觉是浪费了这样的票幅。原本用这种偏大些的票面,就应该让设计者很好地阐述一个主题,而不是将一个完整的画面四分五裂,成为一个个碎片。
这套邮票也是2025年邮政减量发行的风向标。据网络有关方面消息,该套邮票的发行量为481.15万套,与去年三四季度邮票的发行量相比,减少了19.8%~24.7%,甚至比三四季度的小型张发行量还要少。如此大幅度减量,理应会博得集邮者蜂拥,但恰恰相反的是,中国邮政微商城里,从1月3日开始预售,到今天仍然能预约到该套邮票。以往许多邮票的预售常常是秒杀,9点开始预售,瞬间便显示没有邮票了。如今该套邮票在大幅度减量的情况下,几天预售后仍然有充足的票源,是不是与邮票的粗制滥造有关呢?
本站所转载的文章及图片部分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阅读,目的在于为广大藏友提供丰富的收藏资讯及各类干货,互联网崇尚分享,由于不少内容原作者不详如有侵权请联系18511218108删除,我们会在24小时内及时删除。本站所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站支持和赞同文中的观点及内容。案例仅供参考,不作为您投资理财交易的依据(收藏、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参考)内容有不当之处,请欢迎纠正,谢谢!
邮票
热点新闻
长按图片,选择 [识别图中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